碳酸盐岩沉积学短期课程专家


颜佳新简介


颜佳新,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在武汉地质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6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分别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1989.10-1990.9)、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ӓt Göttingen)(2002.9-2003.4)、德国波鸿大学(Universitӓt Bochum) (2003.5-2003.8)、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Universitӓt Erlangen-Nürnberg) (2011.05-2011.10)学习和合作研究。现任国际沉积学会《The Depositional Records》编委(2018.10-)、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17.09-)、《古地理学报》编委(第5届, 2018-);曾任国际沉积学会(IAS)理事(2011-2014)、《古地理学报》编委 (第4届,2014-2017)、《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编委(2015-201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课题1个,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

      颜佳新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兴趣主要集中于碳酸盐岩沉积学,聚焦碳酸盐沉积物生产、沉积过程和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过程,探讨碳酸盐沉积在生物演化、环境识别和古海洋条件恢复等方面的意义。近期研究重点包括碳酸盐岩台地演化与生物演化、碳酸盐沉积早期成岩作用、碳酸盐沉积的古海洋意义、及碳酸盐岩与沉积矿产。



陈代钊简历



陈代钊,现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组组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或曾任)国际学术期刊《Facies》副主编、《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等编委,中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重点)9项、国家973(或研发计划)、油气重大专项项目专题5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H-指数27,作为客座编辑之一在国际学术刊物或专业学会编辑出版学术专辑2期。

      陈代钊研究员主要从事碳酸盐沉积学、碳酸盐岩旋回-层序地层、沉积地球化学及深时地球系统过程与资环效应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对南方泥盆纪碳酸盐沉积学、层序地层/旋回地层、盆地演化以及晚泥盆世、前寒武-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等重大转折期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与有机质富集机理进行过系统研究;对南方泥盆纪及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相-旋回地层、白云化作用机理和白云岩储层发育与分布规律进行过深入系统研究。


陈吉涛简介



陈吉涛,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2011年获韩国首尔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理学博士学位,2014–2017年,受美方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南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古地理学报》编委、《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编委、《沉积学报》青年编委、国际地层委员会石炭纪分会选举委员、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GCP700)共同主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陈吉涛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与深时古气候学。


李飞简介



李飞,现任西南石油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沉积学报》期刊青年编委,《沉积之声》公众号共同主编。国内外10余家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碳酸盐沉积学、地质微生物学,以及古海洋化学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IAS博士后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1项。另外主持和作为主要骨干承担各类科研和基础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目前发表论文30余篇(一作/通讯18篇),包括Earth-Science Reviews, Chemical Geology,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Plaeo-3等 SCI收录论文20余篇。

      李飞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包括:(1)以鲕粒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寒武纪古气候、古环境与古海洋特征研究;(2)基于LA-(MC)-ICP-MS的碳酸盐岩原位分析技术,对碳酸盐沉积和成岩过程进行精细厘定。


快捷通道